近年来,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并被普遍关注和接受。但是在手术室术中自体血洗涤回输存在的感控风险点有哪些,如何改进……常常困扰着我们感控人。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陈翔教授的授课进行学习。陈教授从自体血回输分类、回输流程及感控相关风险点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使我们对术中自体血洗涤回输的感染控制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术前自体输血:主要针对可以择期手术的患者而言。于术前三周内实行新旧血液交换的血液储备方法,即在术前每隔5~7日采集1次病人的自身血,可以连续采集3~5次,每次300~500ml。 术中血液稀释: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即在麻醉诱导后不久抽取全血,并补充晶体液和/或胶体液维持正常血容量。采血量通常为1~3单位不等(1单位=450~500ml)。 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自体血洗涤回输(ICS):即术中进行失血回收,将自体血处理后回输给病人。
抽吸回收手术野的血液(加入抗凝剂)。 收集于无菌过滤容器中,直至达到可以处理的量(通常为375-750ml)。 回收的血液泵入离心机转鼓中进行离心,分离并浓缩高密度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其他无用成分装入废物袋中。 回收的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炎症介质及其他细胞碎屑,需要用等张溶液进行洗涤。 血液回收机能在大约3分钟内处理满容器的血液,收集到55-250ml红细胞 处理过的红细胞悬液由离心鼓泵入血液回收袋中用以回输 通常在洗涤血液后立即开始回输,但如果在血液制备时没有临床指征,可推迟最长6小时再回输(室温下最多储存6h,1~6℃最多24h) 血液回输袋与患者之间需安装一个40μm的微凝集过滤器,血制品经最终过滤后再回输给患者。
避免或尽量减少异体输血。 最大限度减少大手术的输血。 不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 稀有血型患者,或有多种红细胞同种抗体而难以获得合适的交叉配血者。 与其他自体血液保护技术相比,术中血液回收增加了可用输血单位的数量。 节约时间。
存在禁用的液体(如无菌水、酒精等)。 不小心混入止血产品或骨水泥。 被细菌感染的Ⅱ、Ⅲ手术切口(相对禁忌)。 活动性恶性肿瘤(相对禁忌)。
ICS手术规范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用药时间应在切皮前30分钟~1小时,手术时间>3小时建议追加抗菌药物 规范患者术前、术中皮肤消毒消毒液充分待干 洗涤后的自体血,常温最多保存6小时;1~6℃最多24小时,有输血指征时即刻输注 提出整改建议:对耗材的采样及进行质控评估,同时采取保质期优先使用的原则。
本文荟萃自公众号: SIFIC,只做学术交流学习使用,不做为临床指导,本文观点不代表数字日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