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防护:医护人员应着装整齐,根据防护级别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手术帽(Ⅰ级推 荐,D 级证据)。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暴露的无菌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Ⅰ级推 荐,D 级证据),同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2、隔离防护 :患者拟行CRRT 前,应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 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标志物监测。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评估患者是否隔离及隔离种类。
治疗接触隔离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穿隔离衣;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双层无菌手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医护人员及相关机器设备宜相对固定。治疗空气隔离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护目镜,穿长袖隔离衣(Ⅰ级推荐,D 级证据);治疗需飞沫隔离的患者时,应根据防护级别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Ⅰ级推荐, D 级证据),操作人员相对固定。
3、 特殊患者(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传染病管 理)的职业防护:对发热患者在没有确诊前,居家隔离或与居家隔离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疑似患者,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进行防护,CRRT 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对单间隔离患者进行 CRRT 时,医护人员应按二级防护要求进行防护;对负压隔离病房患者进行 CRRT 时,医护人员应按三级防护。
4、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 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黏膜用生理 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碘伏或其他消毒液(如 75% 乙醇)进行消毒并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同时应尽快确定血源性传染源及风险程度,立即按规定逐级上报。
1、CRRT 导管相关感染:
(1)导管植入及维护
a、培训:置管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透析导管的使用原则,透析导管置管的规范化操作(Ⅰ级推荐,A 级证据)。
b、无菌原则:置管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手卫生操作流程(Ⅰ级推荐,B 级证据)及职业防护要求。在置管或更换导丝过程中,应遵循实施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c、消毒原则:置管前,应使用消毒剂对置管部位皮肤进行清洁,避免备皮,以减少对皮肤损伤 (Ⅱ级推荐,B 级证据)。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减少反复穿刺次数及机械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Ⅰ级推荐,B 级证据)。应常规标记导管置管时间。
d、置管后维护:置管后,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或半透明敷料覆盖置管部位(Ⅰ级推荐, A 级证据)。透明或半透明敷料应 5~7 d 更换 1 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 2d 更换1次(Ⅰ级推 荐,B 级证据)。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导管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多于1次/周,直至置管部位愈合(Ⅱ级推荐,B 级证据)。敷料潮湿、松弛或可见污渍时,应立即更换(Ⅰ级 推荐,A 级证据)。导管或置管部位应避免被体液污染(Ⅳ级推荐,D 级证据)。应常规标记导管换药时间。
e、留置时间: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留置时间推荐:颈部静脉NCC 原则上使用不得超过4周(Ⅰ级推荐,D 级证据);股静脉NCC 原则上不超过1周(Ⅰ级推 荐,D 级证据);长期卧床患者可视情况酌情延长为2~4周(Ⅰ级推荐,D 级证据)。
2、导管接头维护:穿刺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管腔;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生素封管;对于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仍有多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史,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Ⅱ级推荐,B 级证据);日常维护评估包裹导管的纱布是否松动、脱落,打开包裹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敷料,评估导管有无打折、夹子是否处于夹闭状 态,导管外接部分是否破裂(Ⅳ级推荐,D 级证 据),评估导管外露长度。
3、导管感染判断及处理: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导管48h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并排除导管外感染源引起的感染。对于临时导管疑似或确诊 CRBSI,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留取导管尖端作血培养;对于长期导管,可先作保留导管处理,处理无效时,应考虑拔管。局部感染应根据感染程度及症状作相应的处理。
4、导管更换及拔管:① 不应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而常规更换导管(Ⅰ级推荐,B 级证据)。② 不应因单纯发热而拔除导管,应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拔除导管的必要性。③ 对怀疑有感染的导管,禁止使用导丝原位更换导管(Ⅰ级推荐,B 级证据)。④ 当无明显感染存在时,可使用导丝引导更换功能障碍的导管(Ⅰ级推荐,B 级证据)。⑤ 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级推荐,B 级证据)。⑥ 不推荐在插管部位涂抹抗菌软膏,因其可能导致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Ⅰ级推荐,A 级证据)。⑦ 在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导管(时间未明确),但如果无菌 技术得当,导管可最多留置14d(Ⅱ级推荐,B 级 证据)。⑧ 当出现 CRBSI 或血栓征象时,拔除导管,而不要重置(Ⅱ级推荐,B 级证据);如若需要再次置管,应选择其他部位进行穿刺置管。⑨ 导管拔除后,压迫血管穿刺点止血,局部行无菌包扎。
1、采集部位
a、患者体内血液取样:动脉采血以桡动脉最常用,足背动脉备选,不推荐首选股动脉;静脉采血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部、手腕部、腘窝部和外 踝部静脉备选。重症患者推荐使用一次性动静脉保护通路取样。
b、体外循环管路取样:滤器前取样点位于引血端最前端的取样点(红色);滤器后取样点位于滤器后回血管路上(蓝色);废液取样点位于废液管路上(黄色);废液袋取样,需使用新废液袋,采集前混匀废液。局部枸橼酸抗凝时,动静脉管路正接时,推荐体外循环管路上取样行血气分析;反接时,则不推荐该方法。
2、采集部位消毒
a、皮肤消毒: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Ⅳ级推荐,D 级 证据),使用消毒剂,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应≥5cm×5cm,并充分待干;
b、体外循环管路采集部位消毒:使用消毒剂,以采集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方法如消毒瓶塞,共2次,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脱碘,消毒面积应覆盖取样口,并充分待干。
3、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的要求及原则:① 可采集与治疗相关血液标本,禁止采集与治疗无关的血液标本;② 尽量减少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以防破坏管路密闭性;③ 于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时,原则上使用20号或更小直径的针头(Ⅳ级推荐,D 级证据);④ 建议最好使用含钠或锂的干性肝素作为抗凝剂;⑤ 不推荐用动脉采血针、蝶式采血针由滤器前 取样点取样;⑥ 禁止非专科人员从体外循环管路采集口取样。
4、CRBSI 标本采集:① 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作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于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② 采集方法:A. 保留导管:用注射器从不同部位采集至少2套血培养(1 套血培养=1 份有氧菌培养+1 份厌氧菌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静脉,另外1套从导管采集,2个来源的采血时间间隔须小于5min且同时送检;B. 不保留导管:同前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送实验室检查。
5、非紧急情况禁止从循环管路采集治疗无关标本
1、CRRT 仪器设备消毒
a、原则: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CRRT机、输液泵、微量泵等)使用后应清洁消毒(Ⅳ级推荐, D 级证据);所有CRRT的仪器设备物品表面应 达到平均菌落数≤10.0 CFU/cm2的标准(Ⅳ级推荐, D 级证据);仪器设备应每天进行消毒(Ⅲ级推 荐,C 级证据),擦拭不同患者单元时,应更换消毒媒介(Ⅲ级推荐,C 级证据)。
b、消毒媒介选择:一次性消毒湿巾、可重复使用的超细纤维抹布 、棉质抹布(Ⅳ级推荐,D 级证 据)。
c、消毒顺序:应遵循自上而下(机身顶部、面板、机身两侧、底座),从前至后(机器正面、背面)的原则进行消毒。
2 、常规消毒
a、消毒剂:500 mg/L 含氯消毒剂(Ⅳ级推荐,D 级证据)
b、消毒频次:未使用仪器设备可每天进行消毒 (Ⅳ级推荐,D 级证据)。正在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应每台次或每日常规清洁消毒1次。
b、CRRT 机器清洁消毒要求 ① 机身:不宜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液,避免造成机器损坏或变色;② 屏幕:带有触摸屏的机器可选用易挥发消毒液,避免水对屏幕的损坏;③ 曲柄:带有泵曲柄的机器,不宜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泵曲柄;④ 压力传感器:不需常规擦拭,有异物黏附在表面,可使用干燥、清洁无纺布擦拭;⑤ 漏血探测器:不需常规擦拭,有液体黏附,可选用70%异丙醇擦拭,后应彻底干燥。
c、CRRT 配套设备消毒 ① 输液泵与微量泵: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或 75% 乙醇消毒设备表面,1次/d,感染高风险科室1次/班;②输液架:使用含有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至少1次/d,有污染及时消毒。
3、特殊消毒:遵循《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的原则对机器进行清洁消毒,使用时,每天消毒3次(早、中、晚各 1 次)。有明显污染时,应先去污,再消毒;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直接进行擦拭消毒(Ⅳ级 推荐,D 级证据)。
4、CRRT机器存放:原则上保持干燥通风,定期清洁消毒,保证仪器设备转运所需要的外部环境(Ⅳ级推荐,D 级证 据)。定点定位放置是指CRRT设备按照分类放置于指定区域(Ⅳ级推荐,D 级证据)。
1、CRRT 耗材的使用原则
a、CRRT的滤器及管路:均应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滤器及管路,一人一用,禁止复用,并遵循产品说明书定期进行更换(Ⅰ级推荐,D 级证 据);管路的安装及更换应在清洁区进行。
b、CRRT的废液收集袋:应使用专用一次性医用废液收集袋,专人专用,并一人一用一更换,禁止使用其他液体收集袋或容器。
c、CRRT的其他一次性用品(三通、输液器、 纱布、敷贴、注射器等):均应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一人一用,禁止复用(Ⅰ级推 荐,D 级证据)
d、特殊原则:进入隔离病房的一次性物品、药品(包括管路、滤器、生理盐水、置换液等)不能再带出隔离病房。
2、医疗废物的处理
a、锐器的处理:① 各类穿刺针使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不可分离注射器针头,严禁针头回套 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② 操作者应立即将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放入锐器回收容器中,按医疗废物防护标准处理;③ 锐器回收容器应防刺破且防渗漏,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器为宜,并加盖管理;④ 移出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渗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 2 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
b、特殊患者(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废物处理:CRRT 治疗结束后管路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后,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并做好标识;并在医疗垃圾交接单中单独注明,在离开污染区前对包装袋外表面喷洒 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
3、废液处理
a、一般废液处理:① 具备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的医院,处理废液时可以直接在污水处理室(标有废液倾倒/污染区的水池)或者卫生间便池倾倒;② 不具备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或不能达标排放的医院,处理废液时需遵循《医疗机构污水排放 标准》的污水排放要求,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Ⅰ级推 荐,D 级证据);③ 发生废液溅落/喷溅在机器表面 或地面时,应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参见机器消毒处理方法);④ 运送至污水处理室之前,应确保废液收集袋完全夹闭,防止泄露,使用专用的运输工具,防止因人力搬运过程中废液收集袋掉落破损,污染清洁/公共区域。
b、特殊患者(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废液处理:CRRT治疗所产生的废液按照传染病医疗机构管控,等同于患者尿液和体液的处理方式。
c、一般废液处理:根据液体袋的污染情况,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液体袋分为可回收废物和感染性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预冲盐水袋、血液滤过基础液液体袋,以及枸橼酸钠及碳酸氢钠塑瓶/袋,排空液体后按可回收废物处理。如上述液体袋疑似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则同使用后的废液收集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禁止回收和二次使用(Ⅱ级推荐,D 级证据)。
d、其他医疗废物的处理:① 所有未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外包装均按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Ⅱ级 推荐,D 级证据)。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② 使用后的CRRT滤器及管路禁止毁形,应关闭所有管夹,防止血液和废液外泄并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禁止回收和二次使用。
文献来源:[1]付平,张凌,陈志文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J/OL].华西医学:1-8[2023-07-24].
本文荟萃自,只做学术交流学习使用,不做为临床指导,本文观点不代表数字日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