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深静脉穿刺前血小板输注对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的影响

   随着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CVC)的常规开展,CVC相关并发症显著下降,但是对于血小板减少症(plt在10000~50000)患者来说,CVC穿刺置管仍是十分危险的。那么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是否可以减少CVC相关出血并发症呢,最新一期NEJM的一篇多中心RCT为我们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项非劣性研究(noninferiority trail),旨在比较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并不比输注更差结局。纳入病例主要是血液科与ICU患者,随机分为输注组(操作前输注1单位浓缩血小)与对照组。之前有数据显示约1%患者可能出现2级出血,无3/4级出血发生。将非劣性边缘确定为非输注组可增加2.5%出血概率,因此其RR可信区间上限为3.5。所以从本研究的结局来看,虽说是一项阳性发现,但从事前设置的RR来看,又是一项阴性结果。根据本文的补充材料,有很多的统计学创新,我看的不是很懂。比如将两组间主要结局同意转化为effective size等,后续应该会有更多专业方面的解读。

注:何为非劣性研究?

临床试验中比较的类型,按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可分为优效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非劣效性检验。在临床试验方案中,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比较的类型 [1]:

(1)优效性检验的目的是显示试验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药,包括:试验药是否优于安慰剂;试验药是否优于阳性对照药;或剂量间效应的比较。

(2)等效性检验的目的是确证两种或多种治疗的效果差别大小在临床上并无重要意义,即试验药与阳性对照药在疗效上相当。

(3)非劣效性检验目的是确证试验药的疗效如果在临床上低于阳性对照药,其差异也是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非劣效不是说试验药不劣于对照药,而是说试验药的疗效虽比阳性对照的疗效差,但其差值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

 

NEJM:深静脉穿刺前血小板输注对Thrombocytopenia患者出血的影响

    主要结果中,与对照组比较,在操作前输注1单位血小板可以显著降低CVC后出血发生率(2-4级)以及严重出血(3-4级)发生率。尽管输注组的费用较对照组贵,但由于对照组出血率更高,并由此产生的费用升高,输注组在24小时即显示出费效优势。

NEJM:深静脉穿刺前血小板输注对Thrombocytopenia患者出血的影响

    亚组分析显示,非通道类型导管,锁骨下穿刺部位,血液科患者以及操作前血小板计数是出血的风险因素。

NEJM:深静脉穿刺前血小板输注对Thrombocytopenia患者出血的影响   

     在结果中,在我看来有几个很不解的地方两组死亡率是如此之高分别为50/177,57/180,所以严重质疑研究的临床应用意义。而在穿刺部位选择上,两组分别有71/70例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而在置管类型上,有33/30例选择透析套管,这样严重病人选择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太冒险了。此外,两组患者CVC操作后1小时以及24小时后血小板计数差距实在是匪夷所思的大,要知道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无显著差异,仅仅输了一个单位(one unit platelet concentrate)就产生如此大差异,是因为穿刺部位隐形出血吗。要知道观察组出现4例3-4级导管相关出血,而对照组为9例,不至于出现如此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术后Hb无差异。还是我对老外的one unit platelet concentrate有误解。

 

 

本文荟萃自公众号: 老李飞麻,只做学术交流学习使用,不做为临床指导,本文观点不代表数字日志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Chu的头像Chu
上一篇 2023年5月27日 下午11:32
下一篇 2023年5月28日 下午8: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