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忠告: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学内涵非常硬核,对心肌电生理的能力要求极强,我愿称之为内科学最难啃的部分。如果想要省点脑细胞的话可以直接翻到后面总结整理好的部分,已经用醒目的红字提醒了。
准备好,我们就此开始“思维过山车”之旅,无论如何请坚持住,能看完的都是勇士!
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时程APD
(1).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从0期到3期中膜电位达到-55mv这一段时间内。兴奋性为0,阈强度为无穷大。此时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不可能再开放。
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膜电位水平-55~-60mv。给与足够强刺激,肌膜可局部兴奋,但并不引起扩布性兴奋(AP)。此时,钠通道刚刚开始复活,但远远没有恢复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
(2).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 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水平-60~-80mv。只有给予比正常阈强度大的刺激才会再次引起一次兴奋(AP),即其阈强度大于正常阈强度。此时,钠通道已经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心肌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产生的AP 0期幅度、传导速度、时程均较正常AP小。相对不应期中产生的兴奋称为期前兴奋。
(3).超常期(exaltation phase) 相对不应期之后,膜电位水平-80~-90 mv。阈强度略小于正常值,阈下刺激即能引起再一次兴奋,兴奋性高于正常。此时,钠通道已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但由于膜内外电位差小于正常值,离阈电位水平近,刺激就更易产生兴奋。
超常期后,心肌的兴奋性恢复到兴奋前水平。
APD为整个动作电位时程
关键: 调整ERP的比例,凡事能增加ERP比例的均有抗心律失常
一、按药理作用分类
心脏电生理有三大离子通道,分别为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针对心律失常的药物也围绕此展开。
Ⅰ类 阻滞钠通道—–除极
根据对钠通道阻滞强度和阻滞后通道的复活时间(T)将其分为3个亚类。
(APD为动作电位时程)
Ⅰ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因此APD延长。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细胞钾及钙通道,延长复极过程,尤其显著延长有效不应期。1秒<T<10秒。
此类药物阻滞激活状态的快钠通道,并使快钠通道复活减慢,因此显著抑制异位起搏和除极化组织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并延长除极化组织的不应期。为什么不抑制窦房结呢?因为在生理学学过,窦房结P细胞缺少快钠通道!!只有慢钠通道。也可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ⅠB 苯妥英钠、利多卡因。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Vmax,降低自律性(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T型Ca2+电流和慢钠电流);缩短或不影响动作电位时程(阻滞心室肌复极2期平台期少量的Na+内流)。T<1秒。
因为利多卡因阻滞钠通道的激活状态和失活状态,通道恢复至静息态时阻滞作用迅速解除。因此利多卡因对除极化组织(如缺血区)作用强,对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除极化型心律失常有较强抑制作用。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短,钠通道失活态时间短,利多卡因作用弱,因此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差。但是,虽然效果不好,对室上速也有效!!!!(88年真题,医考帮正确率17%)
利多卡因抑制参与动作电位复极2期的少量钠内流,缩短或不影响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减小动作电位4相去极斜率,提高兴奋阈值,降低自律性(去极化有慢钠通道的激活,此时正好被利多卡因抑制,所以自律性降低)。
ⅠC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明显阻滞钠通道,既可以显著降低Vmax及幅度,明显减慢传导。T>10秒
和利多卡因类似,普罗帕酮明显阻滞钠通道开放态和失活态,减慢心房、心室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长期口服用于维持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窦性心率,也可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Ⅱ类,β-RB,—全面负性
代表有普萘洛尔,对心肌细胞的全面负性作用。是目前已明确的可以改善病人长期预后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Ⅲ类,胺碘酮—-复极
阻滞钾通道。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包含逐渐增强的钾离子流,因此此类药物可以延长复极,也就是延长APD和ERP。QT间期为心室肌复极化所用时间,所以胺碘酮可以引发长QT综合征,也就是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胺碘酮顾名思义,富含碘,所以也可引发甲亢(碘多了)和甲减(甲状腺上皮细胞累死了)、肺纤维化(碘可使蛋白质变性)、光过敏、角膜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Ⅳ类,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结
阻滞慢钙通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抑制细胞内钙超载。
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反应细胞的0相快速除极和4相缓慢除极均是由Ca2+缓慢内流所引起,它们的传导性和自律性由Ca2+内流所决定,因为钙通道阻滞剂能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而减慢心率。此作用是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理论基础。
胞内钙超载时,激活钠-钙交换,泵出1个Ca”,泵入3个Na’,表现为内向电流,引起膜去极化,当达到钠通道激活电位时,引起新的动作电位。强心苷中毒、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钙等均可诱发迟后除极。
二、按临床作用分组
在分组前,我们先看看抗心律失常的核心思想:
室上速的形成:心房能跳那么快不是因为窦房结、房室结或者其他起搏点能给予那么高频率的刺激,而在于折返。折返的效果就是,上一次的刺激不会在完成工作后消逝,而是在下一次刺激来临压制自己前继续循环往复(次数不一定),刺激心室,从而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室速。而作为有绝对不应期的心肌细胞就是那么巧,每次它折返过来都能碰到自己的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从而每次都能被激动而跳一下。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真的是减慢心室的跳动么?不是,我们要做的是,打乱心室肌细胞和折返信号之间避开绝对不应期的协调性,只要有一次折返的刺激下传至心室时,遇到了绝对不应期,那么,这次折返冲动就会消失,从而使起搏点的冲动与心室达成新的默契——每次折返都遇到绝对不应期,然后心室自然就慢下来了。
所以,用药的目的是为了使折返更容易落在不应期上
心脏的自律细胞主要有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和希-浦细胞,可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自律性的产生源于自律细胞动作电位4相自动去极化,希-浦细胞4相自动去极化主要由If决定,窦房结及房室结细胞4相自动去极化则由Ik逐渐减小而If、Ica-T逐渐增强所致。动作电位4相去极速率、动作电位阈值、静息膜电位水平和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均可影响心肌自律性。传导速度由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速率和幅度决定,因此Ina、Ica-L分别对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传导性起决定作用,抑制Ina可降低快反应细胞的传导速度,抑制Ica-L可降低慢反应细胞的传导速度。
Ⅰ类药抗心律失常的直接作用
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时程APD
一般而言,ERP的相对延长(ERP/APD增大)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如
ⅠA使ERP和APD都延长,但ERP的延长大于APD。 长的快 —– 奎尼丁
ⅠB使两者缩短,但ERP的缩短小于APD的缩短。而且还能加快上位向下传导,压制下位心室率。 短的慢——利多卡因
ⅠC类药物显著使ERP延长 单纯长——-普罗帕酮
所以三种药物殊途同归,都有使ERP/APD比值增大,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当于,折返落在有效不应期的几率更大,消除折返的可能性更大。
Ⅱ,Ⅲ,Ⅳ机制太过于简单,就不在此一一赘述。
如果看不懂上面的内容没关系,直接把下面的内容都记住也行。
根据临床应用,可以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组(铺垫这么多,总算是要分组了,累成狗QAQ)
①ⅠA ,ⅠC,Ⅲ ,,作用是延长除窦房结细胞之外的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让折返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从而阻滞折返,达到消除折返的作用。用以转复窦率(翻译成人话就是将心脏复原为窦性心律),主要用于室上速。
②ⅠB 对心室的作用强,对心房的作用弱,所以主要用于室速。
③Ⅱ,Ⅳ,洋地黄,作用是阻断房室传导,因此主要用于室上速。绝对禁用于预激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ⅠA ,ⅠC主要用于室上速,ⅠB用于室速,但不代表前者不可以用于室速,后者不可以用于室上速。这三类药物可以用于所有的心动过速,只是效果好坏罢了。
各种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
① BP:收缩压<90mmHg,晕厥,黑朦,胸闷,呼吸困难,胸痛
上述任一症状出现说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翻译成人话就是某些器官血液“断流”了,如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黑朦)。
心率快:电复律(洋地黄使用者除外。因为洋地黄阻滞,就算电复律后心房窦性心律也传不到心室)
心率慢:起搏器,简称CRT
② QRS波形态:
正常(房速):CCB、β-RB、洋地黄 减慢心率
胺碘酮(Ⅲ)、普罗帕酮(ⅠC)、奎尼丁(ⅠA) 转复窦率
室上速首选腺苷
异常(室速):首选利多卡因(ⅠB),若心脏器质性病变,选用胺碘酮(Ⅲ)
以上可以看出胺碘酮既可以用于房速也可以用于室速,所以为抗心律失常万能用药。
③窦性、早搏、预激:无上述问题,选择临床观察
④特殊用药:预激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禁止使用洋地黄、CCB、β-RB
若出现水肿,禁止使用β-RB
补充: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上面画的是一个心脏简图,看不懂的请不要骂我QAQ
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 /未经房室结的折返旁路/ 单向传导阻滞,因此治疗原则同室上性心动过速
反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 /经过房室结的折返通路/单向传导阻滞,因此不可使用洋地黄、CCB、β-RB,防止加重正常的传导阻滞
若不理解以上两句话,需弄懂折返环的机制。关于折返环,请详阅九版《内科学》P179。
胺碘酮包括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其中,静脉制剂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力军。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及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本文荟萃自焰花笑 ,只做学术交流学习使用,不做为临床指导,本文观点不代表数字日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