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类
疱疹病毒分类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炎症,常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喘息、气促等表现,其病原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呼肠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
病毒性肺炎可分为3类:
即感染开始于并主要限于呼吸道,如流感病毒和RSV感染,为原发性病毒性肺炎,临床最常见;
感染开始于呼吸道,但常继发全身症状,如麻疹病毒和水痘病毒;
肺炎继发于全身病毒性感染,如CMV。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有抗流感病毒药物、广谱抗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等。
表1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注意事项
病毒性肺炎的药物选用
1. 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为正黏病毒科,属有包膜病毒,流感病毒性肺炎可在流感发病急性期或感染后5-7d才出现肺炎,体温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高危因素有年龄<2岁、肥胖、存在或潜在基础疾病史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免疫抑制等),极易合并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可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等。
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
RSV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RSV肺炎初期可见鼻塞、咳嗽,后出现喘息,无发热或有低热,其高危人群有早产儿或3个月龄以下的婴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及神经肌肉疾病的患儿,诱因有居住拥挤、家庭经济状况差、烟雾污染、有特应性病史者。RSV肺炎预后较好,多在7-10d临床恢复。RSV肺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药物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1)利巴韦林尤适于婴幼儿及免疫抑制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等)的RSV肺炎,可能会缩短RSV感染婴幼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并能缩短喘息持续的时间。
(2)干扰素是一类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对RSV引起的肺炎治疗有效,并有助于减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HAdV)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腺病毒肺炎多见于7个月-2岁儿童,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稽留高热、喘憋明显,中毒症状重、易累及其他器官,可见眼结膜充血、皮疹、扁桃体渗出等表现,部分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毒亚型(3型和7型较重)、继发细菌感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等。治疗药物有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对腺病毒疗效不确切,不推荐使用。西多福韦(CDV)通过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使病毒DNA失去稳定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伴有免疫缺陷的腺病毒肺炎者可试用。
4. 巨细胞病毒(CMV)肺炎
疱疹病毒是一群中等大小的双股DNA病毒,根据理化性质可分为α、β、γ 3个亚群,α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I型或II型(HSV-I/II)、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增值速度快,引起细胞病变;β疱疹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生长周期长,感染形成巨细胞。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
先天性CMV感染是被感染的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窘迫,伴有肝脾肿大、黄疸、紫癜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获得性CMV感染主要经呼吸道或血液途径,发热、咳嗽较先天性明显,缺氧症状较突出;年长者CMV肺炎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受体者、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等。CMV肺炎可选用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阿昔洛韦适于疱疹类病毒性肺炎者。
学术交流文章,不做为临床依据,特此声明。发布者:Chu,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icu.cn/?p=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