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无细胞壁的最小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通常简称为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间质性病变为主的急性炎症,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该病有一定的自愈性,但也出现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肺外并发症等可能危及生命。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约占所有CAP病原体的5%~30%,甚至有多项CAP致病原权威调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肺炎链球菌。
1、全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以冬季为多,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
2、以散发为主。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也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染;
3、性别无显著差异;
4、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也较常见。高发年龄段为5~20岁。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5~20岁主要表现为气管炎及肺炎,20岁以上以肺炎常见;
5、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常见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6、潜伏期2~3周,且具有传染性。症状出现1周内呼吸道含菌量最高,至症状缓解数周仍具有传染性,病人痊愈后MP仍可在咽部存留1~5个月。可见它具有很长的传染性,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1)临床症状轻,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重,且影像学改变早于临床。
(2)病程长,常规抗炎效果不佳。
(3)亚急性发病,约半数病人无症状,有肺炎典型表现者仅占10%。症状表现多样,最初症状通常表现类似流感症状,如全身不适、流鼻涕、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振等。发热方面,成人一般为中低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儿童以中高热多见,也可见低热或无热,发热无明显热型;可有畏寒,但寒战少见。
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持续性干咳,可在起病的1~2天内逐渐加重,之后可出现少量白色黏痰或少量脓性痰,偶有少量血丝,咳嗽在发热和其他症状消失后可能持续2周,部分或以咽炎、支气管炎、大疱性耳骨膜炎形式出现。
(4)症状一般较轻,通常可自愈,病程 1~3 周左右,但少数病人有严重肺炎。急性症状一般持续 1~2 周,逐渐恢复,可有持续数周的乏力和全身不适症状。
(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哮喘的发作,延长病程;首次哮喘发作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 50%~62%,哮喘并急性发作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 20%~50%,且慢性感染将导致小气道收缩、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重塑,进而加重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
(6) 肺外并发症相对多见,包括: 咽和耳鼓膜充血、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胃肠炎、心包炎、心肌炎、肝炎、肾炎、肾病、脑炎、脑膜炎等。成人相对少出现肺外并发症,以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较为多见。儿童的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50.5%,多在起病后的2天或数周出现,以年长居多,可累及任何器官,有时比肺炎本身更严重,在临床上易被忽略及误诊。肺外并发症常随着MPP的好转而好转,但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肾脏的损害则持续时间较长。
■ 常规检查
血常规及急性期反应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等反应炎症的指标一般均可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冷凝集试验(CAT):是最早用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个非特异性方法,阳性率50%左右。在出现症状的7~10天内出现,2~3周后急剧下降。75%成人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冷凝集试验1:64,滴度高度与肺炎严重程度有关。但当滴度<1:64时意义不大。
注意:其他呼吸道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心血管疾病、骨髓瘤、热带病等疾病也可出现阳性结果,因此,冷凝集只能作为诊断参考。
■ 病原学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核酸扩增技术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肺炎支原体培养和分离:经典的肺炎支原体培养分离是对咽拭子、气管吸出物、胸腔穿刺液和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是诊断最可靠的依据,但MP培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因而缺乏早期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核酸扩增诊断技术:PCR检测时间短,敏感度及特异度高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核酸扩增诊断技术虽然具有不受年龄、产生抗体的能力、病程早晚及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在MP感染早期的检出率最高等优势,但要注意与MP感染后的携带状态区别,有研究显示,MP感染1个月后,检出率仍高达50%,MP-DNA持续携带的中位数时间为7周,个别长达7个月之久。
■ 血清学检测
1、血清学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MP-lgM、MP-lgG。单次MP-lgM抗体滴度≥1:160对M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有诊断价值。
2、lgM测定也可以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故2~3周复查MP-lgM或l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提示近期有MP感染。
3、一般认为IgM抗体(ELISA法)滴度≥1:16则有可能诊断,IgM抗体≥1:64,或恢复期抗体滴度有4倍增高,可进一步确诊。
4、MP-lgM是机体受MP感染时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后7天左右(儿童4~5天)出现,其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方面,不同的专家组说法并不一致。
- 如《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写的是“感染后3周达高峰”,《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第2版)》写“3~4周可达高峰”,《实用内科学(第15版)》写“高峰在4~6周”;
- MP-lgM的持续时间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写的“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第2版)》写“12~16周转阴”,《实用内科学(第15版)》里写“持续2~12个月”,虽然不同的作者写的不一致,但至少可以说明MP-lgM可维持较长时间。
因此,大家需要注意,平常所听到的“MP-lgM阳性说明肺炎支原体正在感染”未必就是正确的,换句话说就是,MP-lgM阳性未必真的就是此次感染,未必需要对此应用抗MP药物。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反复发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成年人,特异性IgM可能会出现阴性,也就是说,MP-lgM多次阴性,也不能排除存在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
5、MP-IgG可供于回顾性诊断,其在起病1个月左右达高峰,可持续6个月,是病原学追踪的较好手段,但无早期诊断价值。
因此可见,MP-IgG维持的时间未必比MP-lgM长,而在临床及实验室经常听到有人说“MP-lgM阳性就是说明MP正在感染,MP-IgG阳性说明既往曾经发生感染”,有误导临床是否需要治疗的嫌疑。
■ 胸部影像学
1、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
2、胸部影像学表现变化很大,从微小病变到广泛实变都有可能。最常见的发现是支气管周围的肺炎,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及小叶中心性结节,局限于下叶的片状实变浸润影,可以伴有间质改变,也可以呈多叶段分布其他尚可以有节段性不张、结节状浸润和肺门淋巴结肿大,2%~10%的患者可出现少量胸腔积液。
3、肺部症状、体征的出现早1~2周,这种时间差,也使影像学成为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起到弥补免疫学诊断及病原学分离培养在时间上的滞后。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要求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
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虽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血清学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血清抗体有4倍增高者,但多为回顾性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可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可做出临床诊断。散发性病例临床表现亦可提示诊断。
(1)对症治疗:本病有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可自愈;适当休息,供给足量水分及营养;需药物退热者,选用具有缓慢而持久作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化痰止咳,清除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雾化吸入药物。对剧烈呛咳者应适当给予镇咳药。
(2)抗菌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一定自限性,但如果需要用抗生素,则早期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克林霉素和β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等抗生素对其无效,但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至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最新的教材和指南是出现矛盾的。
- 2018年出版的最新教材《内科学(第9版)》依旧推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大环内酯不敏感者则可选用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或者使用四环素类。疗程一般2~3周。
- 而指南(《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版)》)指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已退为次选位置。在上述三类抗菌药物中,因对骨骼、软骨等可产生不良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另外,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对MP感染的抗菌效果差;因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8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宜用。
阿奇霉素具有半衰期长、抗菌药物后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细胞内浓度高的特点,同时为了可以减少用药时间,降低胃肠道反应,以及防止连续用药,避免产生耐药,间歇疗法无论是从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依从性、便宜性、耐药性都要优于连续给药,并且疗效相当,所以阿奇霉素的正确用法一般为轻症者连续应用3天为1个疗程, 重症可连用 5~7 天为1疗程,用完一疗程后停用4 天可重复第 2 个疗程(但对于婴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的使用要慎重)。
因为国内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2小时仍无明显改善的成人MPP患者,应考虑耐药株感染的可能,若无明确禁忌症,可换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或者四环素类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预后良好,病死率通常较低,但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本文荟萃自儋州市人民医院 王生成,只做学术交流学习使用,不做为临床指导,本文观点不代表数字日志立场。